颜真卿 《祭伯父文稿》

  • 2025年9月6日
  • 碑帖
颜真卿-祭伯父文稿

《祭伯父文稿》(又称《祭伯父豪州刺史文》或《告伯父文稿》)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篇行书手稿,与《祭侄文稿》《争座位稿》并称“颜氏三稿”。以下是其基本信息及历代名家评价的整理:

基本信息

  1. 创作背景​:写于唐乾元元年(758年),颜真卿时年50岁。此文是颜真卿为祭奠其伯父颜元孙及堂兄颜杲卿而作。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坚守常山郡,城破后惨遭叛军杀害,颜氏家族三十余人殉国。颜真卿以此文追悼亲族,抒怀悲愤。
  2. 内容特点​:文稿内容为祭奠伯父的悼文,情感真挚,但相较于《祭侄文稿》的激烈悲怆,此稿情绪稍显内敛,更侧重对伯父生平功绩的追述与敬仰。
  3. 书法风格​:
    • 行书字体,笔法苍劲浑厚,结体宽博开阔,体现颜体典型特征。
    • 线条凝重中见灵动,墨色变化丰富,虽为草稿却自然天成,无意间展现“屋漏痕”“锥画沙”的笔意。
    • 与《祭侄文稿》相比,此稿更显庄重肃穆,锋芒稍敛而法度严谨。
  4. 现存版本​:原稿已佚,现存为刻本(如《忠义堂帖》刻本)及后世摹本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本。

历代名家评价

  1. 宋代​:
    • 黄庭坚​:称颜书“奇伟秀拔,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”,尤推崇其稿书自然之趣。
    • 米芾​:虽批评颜楷“俗品”,但对其行书稿作极为推崇,认为“颜鲁公行字可教,真便入俗品”。
  2. 元代​:
    • 鲜于枢​:将《祭侄文稿》评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,而《祭伯父稿》亦被视作颜氏行书精髓,称其“纵笔浩放,一泻千里,而气象雄浑”。
  3. 明代​:
    • 董其昌​:评曰:“颜鲁公书,天骨遒峻,风棱射人。此稿尤纵逸而古意盎然,虽草草挥毫,却法度不失。”
    • 项元汴​:在《蕉窗九录》中赞其“悲愤之气溢于笔墨,而神采焕然,真名迹也”。
  4. 清代​:
    • 何绍基​:推崇颜体行书,称《祭伯父稿》“沉郁顿挫,如金钟大镛,庄严厚重”。
    • 刘熙载​《艺概》:“颜鲁公书,自魏、晋以来,能脱尽右军窠臼者,独此公一人。稿书更以真情驭笔,故能超凡入圣。”
  5. 近现代​:
    • 启功​:认为颜氏稿书“以忠义之气贯注笔端,非纯技可及”,《祭伯父稿》虽不及《祭侄稿》奔放,但深具“雍容法度”。
    • 沙孟海​:称其“悲壮之情隐于行间,浑厚处如绵裹铁,乃颜书行体代表作”。

艺术与历史价值

  • 《祭伯父稿》是颜真卿将情感、人格与书法高度融合的典范,展现了唐代行书“法度与性情并存”的巅峰水准。
  • 作为“颜氏三稿”之一,它与《祭侄文稿》互补,一炽烈一沉郁,共同构成颜真卿书法中“悲壮美”的双璧。
  • 历代书家多从其笔法、气韵中汲取营养,尤其对宋代“尚意”书风及清代碑学复兴有深远影响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